近年来,文山州聚焦农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遴选出一批农村党员实训户试点,让这些率先掌握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具有农村产业发展经验的“土郎中”,以实操教学的模式,培养更多懂技术的农业人才,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活力。
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居民小组曾经因为石多地少,传统农业发展受限,村民大都选择外出务工。村子的石旮旯地虽然适合种植仙人掌,但零零散散,不能形成产业。
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主任 杨玉明:“社区党委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庄子田仙人掌存在小、散、弱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致富带头人,走访了全村大部分的村民,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寻找本村在外经商和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回村,带领和培训发展产业。”
2021年,在外经商而且有十多年仙人掌种植经验的党员鲁春红,毅然回到庄子田担任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带着全村人发展。回乡的第一件事,鲁春红就动员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在浙江省台州市从事农机履带生产工作,月薪1万多元的王云喜当时说到回乡,心里还是没底。
文山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云喜:“放弃那边的高薪回来的话,那我的生活怎么办?我的家人怎么办?也考虑过,当时说信心肯定是没有的。”
王云喜和鲁春红经过多次沟通,回乡实地观摩,他被鲁春红带着全村一起发展的情怀和决心打动,对发展仙人掌产业的了解更加透彻,成为第一批回乡的人。
文山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云喜:“仙人掌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包括花、果、叶片,全身都是宝,药用,还有各种饮料、鲜果、食用这方面,还有菜肴这方面都可以做,所以就决定回来,回来以后我也自己种了六七十亩。以后还要发展到一两百亩,我个人的,带好头,把这个产业引领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致富,把我们的产业越搞越大。”
2021年8月,在鲁春红的带领下,庄子田居民小组成立了文山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仙人掌产业,并成为农村党员实训户。技术是发展的核心,鲁春红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探索十多年的仙人掌种植经验和技术教给村民。
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 鲁春红:“八九个长在一起,它就会出现一些弱果,你说的‘气死果’就是弱果,开始(果子)出来,其实它是没有次果的,你把它修掉,留着三五个,个个是精果。望着是次果了,你们才去修,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营养都被它吸收了,一冒,认得是果,就开始修,该留三个留三个,该留五个留五个。”
通过鲁春红手把手、面对面地教,每村民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劳作中就把技术学会,而且记得牢、用得好。
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 鲁春红:“老百姓自愿加入整个经济合作社,整个村集体,土地全部流转,按片区来种植。(我)毫无保留地把所有技术交给了老百姓,让他们要把它种好,销售全程让他们参与。什么都种不了的石头地,我现在已经把它变成石旮旯里面蹦出‘金疙瘩’。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这个仙人掌怎么开发出产品?把它怎么卖出去?让更多的老百姓栽着放心。我要让更多更多的人富起来,能让他赚到钱,这才能形成一个很完整的一个产业链。然后富起来了,我就让村庄美起来,现在我们整个村的面貌全部改变。”
现在,村民个个都是仙人掌种植的技术员,种植出的仙人掌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2022年,庄子田带动全村106户村民,种植了1400亩仙人掌,销售额达520多万元,今年又扩种了1600多亩。目前,得到从事仙人掌深加工的上海良田健康投资控股集团的关注。
上海良田健康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苏伟峰:“文山这个仙人掌是达到医用级的,矿物质含量,特别是富硒的含量非常高,跟我们上海种植的仙人掌和其他仙人掌整个对比里面,它高出我们将近六到七倍,我们未来会更深入的开发。”
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聂应菊:“在养殖过程中,每一个星期一定要消一次毒。打羊针水的时候要打这点,掏着一点皮子就行了,你不要使力扎,扎到里面的骨头,自己要学会打,不学会搞疾病预防,你就养不成功。”
砚山县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农村实训户之一,在合作社的羊圈里,村党总支书记聂应菊针对山羊近期容易发生的疾病,耐心地指导村民怎么进行疾病预防。
砚山县维摩乡三尖山村村民 李绍红:“老师操作给我们看了以后,更直观地了解了这个技术,怎么打针?怎么预防?现在手把手地教就个个都学得会了。”
合作社虽然2015年就成立,有160多户社员,但几乎没有技术员,聂应菊只能通过集中养殖的形式,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试错”,艰难地“拖”着社员发展。经过长期的摸索,她也总结出了适合当地的养殖技术。2018年,聂应菊尝试着把技术下放,按照1∶5的师生比,让社员到合作社“打工”,带着他们边干活边学技术。
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聂应菊:“你不培训,你不实操,他们回去是不会的,通过实际操作了以后,一次性的教会了以后,我就不用操心了,把技术传给他们,然后我再帮他们搞销售,这样就提高他们的收入,大家一起抱团发展才走得远。”
通过点对点精准的实操培训,学到技术的社员开始主动认养山羊。现在已经有40多户社员养殖山羊,年出栏2000多只,年收入最低的都有三四万元。以前社员“等着”分红,现在已经主动融入合作社的发展。
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聂应菊:“这个羊种每年要更换一次。舍不得换啊!因为年年都是它一个来衍种,其实就像人一样,两子妹结婚一样,生出来的娃娃,一个是不会活,要么就是憨,要么就是傻了,一个道理。”
长岭街村民委老油塘村村民杨万才通过养殖山羊脱了贫,但由于他家基础较差,聂应菊还是会时常到他家指导。现在杨万才已经养了近100只山羊,对以后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砚山县维摩乡老油塘村村民 杨万才:“生病要怎么处理,怎么拿针水打,打预防针到什么时候喊打。怎么养?怎么管理?完全都教,技术也学到手了,还想扩这个羊圈,尽量还要发展这个养羊。”
现在,山羊的养殖不用聂应菊事事亲力亲为,她又开始探索种植核桃和林下种植中草药等产业,让合作社能综合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的收入。
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聂应菊:“其他的有养鸡的、有养猪的、还有养牛的,种植这块的话,带动社员种植核桃树有3000来亩,林下中草药种植有56亩,还有传统的辣椒这些,我们合作社的收益也很可观,但是农户的受益更可观。”
马关县万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孔凡万:“(夏季)雨水来了,根腐会相当严重,全部臭掉就不好整了。假如这棵得了根腐,它上面的叶片全部是黄的,你不拿生石灰从这里消毒的话,它会一直传,会把这片黄精都传完。”
2020年,种植了8年多滇黄精的老党员孔凡万,回到大栗树乡河外村委会嘎白村小组,组建了万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解决村民不懂技术,管理不好滇黄精的瓶颈,把合作社选为农村党员实训户之一,让懂技术的党员孔凡万,认真梳理种植滇黄精八年多的经验技术,从整地育种、病变研判、疾病防治等环节,一步一步地带着村民一起干,言传身教地指导。
马关县万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孔凡万:“我教他们怎么管理,怎么种植。种植黄精难的地方就是像红蜘蛛、像根腐病、或者保花保果的这个(方法)。我培训了他们两百多人在这里,我教他们种好,然后我来回收黄精。”
在观摩交流、实地实操中,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也拉近了与致富带头人距离,更加有利于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带动600多户村民,种植了7000多亩滇黄精。
马关县万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孔凡万:“产鲜每年在2-3000吨,这个黄金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个规模。已经成立了一个粗加工厂,我们合作社每年可以加工在3000吨左右,加工出来的干品,发往安徽、河北(这些)大的地方,我们的现在产品是供不应求,让黄精的价值得到一定的提升,现在种植黄精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一个产业。”
西畴县柏林乡友彬家庭农场主 汤安友:“左边的肚子胀起来,你就看他现在的气堂,你把气放了以后,你倒点藿香正气水,它那个气针你不要拔,你瞧第二天觉得它还在胀,或者过两三个小时还在胀,你再往那个洞洞放点(藿香正气水)就可以了。”
西畴县柏林乡友彬家庭农场主汤安友,2017年回乡发展养殖业,现在已经养了100多头猪,10多头牛,2000多只鸡。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摸索出了自己养殖的经验技术,成为十里八乡知名的养殖“土专家”。今年,汤安友的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党员实训基地之一,前来农场学习养殖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多。
西畴县柏林乡田房村村民 唐云洪:“比如说牛(肚子)撑,他就教这些方法,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处理了,觉得他讲的这个比较实在,细致,我们也听得懂。”
原来想学技术没有人教,现在身为党员的汤安友主动承担教学的任务,附近村民的学习热情也高涨,汤安友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了满足更多养殖农户的需求,他的培训也是不拘一格。
西畴县柏林乡友彬家庭农场主 汤安友:“现在家边的这些想学经验这些人,想喂(牲口)的都找我,他们需要的时候,家里面,火塘边,吃饭就可以交流了,他才记得在心上。”
近年来,文山州聚焦产业发展面广、示范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一县一业”,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挖掘党性强、讲奉献、手艺高、带动好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在全州筛选出14个“农村党员实训户”试点,让当地“土专家”“田秀才”梳理总结出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土方子”,由党组织召集想发展产业、想致富的农村群众到试点参加实操培训,确保教一个会一个,会一个带一片。今年,已经有80多名乡土“名师”带着近1000名农村群众进行实训,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真正为乡村振兴添“才”,点燃农村产业发展之“火”。
州委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州委两新工委副书记 李正超:“建立农村党员实训户培训模式,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学的方式,解决过去培训一看就会、一干就废的问题,让群众真正学到经过实战检验的技术“干货”,从而有效增加他们的收入。”
记者:卢朝学
文山市融媒:何龙道
砚山融媒:邓维友
马关融媒:袁德波
制作:黄荷
责任编辑: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