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组2016年以来收入共计459766元,支出152550元,结余306646元,在结余资金中有24653.95元在原农经站的账上,实际在小组上结余资金为281992.05,12月7日村小组长将结余资金281992.05元、存款利息6067.12元存入大坪财政集体资金账户.....”2020年12月10日,麻栗坡县大坪镇高笕梁村委会金竹林村小组在活动室组织召开群众会,通报该小组2016年以来资金收支明细情况,向群众交上了“明白账”。
为解决农村基层腐败易发多发问题,铲除群众身边微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近年来,麻栗坡县通过开展对村(社区)巡察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把“三农”领域重点、基层组织弱点、小微权力焦点、农村集体“三资”堵点、群众反映热点作为对村(社区)巡察的重点,着力用好巡察利剑,确保惠民利民举措落地见效,守好群众的幸福线、安全线。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问题一直是农村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温床。如何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遏制小微腐败,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督促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麻栗坡县委第三巡察组在对大坪镇开展对村巡察期间,配合本届换届选举相关要求,将基层财务管理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
“村里的钱都是村干部管着,具体有多少钱、是如何开支的,我们不是太清楚。”“修路时施工方租用老学校支付的租金一直由熊某某保管,没有存入财政的村财镇代管账户。”“村里账目不公开,移民搬迁安置补助金使用情况未向群众公开公示”,为充分收集问题线索,巡察组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拜访百姓人家,借助群众“雪亮”的眼睛监督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去年11月,麻栗坡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大坪镇开展巡察监督,在对大坪镇9个村委会开展入户走访的过程中,频频收到群众反映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
干部“说不清”、群众“听不进”,反映的恰是基层事务公开不充分、权力运行不透明的治理短板。针对巡察发现的农村“三资”管理混乱、资产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等问题,麻栗坡县委第三巡察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启动边巡边改,第一时间把问题以立行立改的方式移交大坪镇党委限期办理,并督促镇党委认真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履行巡察整改直接责任,整改销号,并就同类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清账,既确保巡察发现的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全部整改清零,又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应收尽收、合规合法使用。
“截至2021年1月6日,县委第三巡察组共向大坪镇移送立行立改122条,其中:集体资金类问题37条,通过立行立改已督促追缴长期滞留在村干部个人手中保管的村集体资金777230.59元,上述资金已经全部缴入村财镇代管专户。”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巡察组的到来。
“巡察向村居延伸,发现问题是生命线,推动问题解决是落脚点。”麻栗坡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廖兴华说,我们就是要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加强监督,通过开展对村(社区)巡察,督促基层党委政府、乡镇纪委切实履行好农村“三资”监管责任,摸清农村的“家底子”,收紧农民的“钱袋子”,让农村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真正实现集体资金的“颗粒归仓”。
本台记者:王云 通:廖兴华 陆红贤
编辑:罗贤熙 苏娟
制作:陆军 农锦庄
责任编辑: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