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关县
每个县委巡察组
都随身携带一个“巡察工具箱”
里面装有电钻、锤子、锯子.....
巡察期间
巡察干部常常变身“水电工”“修理工”
帮扶解民忧
“巡察组的干部太好了,关心我们老百姓,还亲自动手帮我家改造了楼梯。”马关县大栗树乡和平村委会上寨村小组的李天洪,逢人就把县委巡察组夸一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一个月前,马关县委第三巡察组开展对村第十四轮巡察工作。一大早,天还下着蒙蒙细雨,第三巡察组组长王宏就带领组员来到了大栗树乡和平村委会上寨村小组开始一天的入户走访工作。
“外边雨大,来家里坐坐,躲躲雨。”在屋檐下收衣服的李天洪,见到雨中行进的一行人,赶忙热情的招呼着。
“走吧,雨越下越大了,我们就去李大哥家避避雨、聊聊天。”一行人走到老乡家门口,主人刚一推屋门,就被一架楼梯“拦”住了去路,楼梯横亘在门前,门也只打得开一半,本来宽敞的屋门,形同虚设。
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王宏组长的脑海中,楼梯怎么会这样设置?这么不方便,为什么一直没有进行改造?百姓家中无小事,一定要了解个清楚明白。一行人侧着身从门缝中挤进了屋,弯腰穿过楼梯,进入了堂屋。
原来,李天洪一家是2013年评定的档卡户,家中只有他和女儿两个人,李天洪身体佝偻,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女儿年幼,今年才刚刚上初中,家中条件困难,两口人靠低保金勉强维持生活。2017年,李天洪家享受国家危房加固改造政策,但因房屋地点和布局限制,楼梯安置及其不合理,导致“门难进、楼难爬”,对于李天洪这样“弯腰驼背”的人,进门、上楼就越发难上加难,就更加别提想在楼上堆放点粮食了......
“组长,李天洪家的楼梯,我们要不要作为立行立改问题立即反馈给大栗树乡党委?”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对村巡察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巡察,我们就从这架楼梯开始,亲自改造加固,为老百姓真干事,干真事。”
次日,天刚蒙蒙亮,王宏组长就带着组员,背着工具箱赶往李天洪家。巡察组认真观察反复斟酌,决定重新调整楼梯的位置,将原先横栏在房门口的楼梯,90度旋转到靠墙边位置,在二楼楼板合适位置“破门开窗”,再将原来的通道用木板补好钉固。说干就干,大家分工合作,挪的挪,钻的钻,敲敲打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新的楼梯终于改造成功。房门可以敞开了,“勾胸驼背”的李天洪也可以自如的上下楼梯了。改造完楼梯的巡察组,又一鼓作气,把挪动的家具归还了原位,还顺便帮助行动不便的李天洪打扫了室内卫生。
“太谢谢你们了,这让我说什么好呀,三年多了,我这道房门终于能够敞开了,爬楼梯也再也不费力了,你们这些巡察干部真好啊,一心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在马关县,每个县委巡察组都随身携带一个“巡察工具箱”,工具箱里装有电钻、锤子、锯子、扳手、钳子、螺丝刀以及皮尺、钢卷尺等修理、测量工具。巡察期间,利用入户走访空隙,巡察干部常常变身“水电工”“修理工”,力所能及地为困难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通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获得群众对巡察干部理解与支持。自2018年启动对村巡察以来,马关县以“访民情、汇民意,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为巡察导向,以“巡察工具箱”为桥梁,采用“情感路线”做深做实对村巡察工作,消除群众“心灵藩篱”,获取群众信任,全面推进了村(社区)“两委”问题的查找和发现。
据悉,马关县共为县委巡察组装备“巡察工具箱”8套,近三年来累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00余件。截至2020年10月,全县累计巡察村(社区)党组织93个,覆盖率73.23%,发现问题4908个,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3503个,整改率达96.7%,移交问题线索52件85人。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李一卓 余松泽
编辑:罗贤熙 苏娟
制作:陆军 冯明兰
责任编辑:杨珉川